BD靜脈真空采血管中EDTA-K2添加的均勻程度對血常規結果的影響
由于BD靜脈真空采血管玻璃管在安全性能上存有很大隱患,使用特種塑料PET試管替代玻璃管成為一種趨勢。由于PET試管有著良好的疏水性,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真空管的生產難度。
*,當在PET試管內添加液體的EDTA-K2溶液時,由于PET試管的疏水性,一段時間后液態的EDTA-K2由于水分的部分流失,會在試管底部、管口或其他部位形成塊狀結晶,使其的溶解度大大的降低。
大塊的EDTA-K2結晶由于不能在短時間內充分與血液接觸并溶于血標本,這樣就容易產生血小板聚集,白細胞分類結果不理想,甚至出現血標本部分凝固等。
我們知道,全血細胞分析所選用的EDTA-K2抗凝劑其*濃度為1.5~2.2mg/1ml全血。如EDTA-K2濃度太低,抗凝強度不夠,則出現血小板聚集現象;EDTA-K2濃度太高,尤其是有大塊的EDTA-K2結晶存在時,使局部的血細胞處于高滲狀態,此處細胞會出現暫時的收縮,這樣會導致白細胞分類結果不理想等。
為了避免因水分流失而形成的結晶現象,一個理想的血常規真空采血管,EDTA-K2晶體應該是非常細小均勻地分布在試管內壁。這樣一旦血液進入試管,均勻分布的EDTA-K2就能迅速地跟血液充分混勻,從而杜絕了血常規結果因真空采血管的原因而出現異常的現象。